時間:2023-02-10 14:02:06 | 瀏覽:185
重慶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是“山城”也是“霧都”,更是一個讓人沉迷的“火爐”。在我們生活的地方有著各種名稱,地名也是其中一個,你是否好奇過地名由來呢?
那么,本期地名大全一起來看看重慶名字的由來。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yuǎn)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xiàn)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奴、賓、共、(rang)、(dan)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chuàng)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qū),已形成強(qiáng)大的奴隸制部族聯(lián)盟,統(tǒng)稱“巴”。相傳夏禹王分華夏為九州,梁州所屬就有“巴”。
在甲骨文中,也有關(guān)于“巴方”的記載。郭沫若先生對此有詩贊曰:“巴蜀由來古,殷周已見傳”。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jīng)歷史的變遷。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后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因渝人趙諗叛誅事,朝廷慮“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nèi)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shè)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jī)構(gòu)。
辛亥革命后,1921年設(shè)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shè)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于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zhàn)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涪都”。連同遠(yuǎn)古巴國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國建都,重慶在歷史上就有三次成為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