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1:55 | 瀏覽:159
解讀百家姓龐姓。整理龐姓宗祠對聯(lián)大全,源自周代_望出始平。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出自姬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龐姓族人是周文王的后裔。
龐姓文化之宗祠對聯(lián)
四言通用聯(lián)
源自周代;
望出始平。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出龐姓的源流和郡望。
一州冠冕;
五部侍郎。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東漢末劉備謀士龐統(tǒng)(179-214),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雅”。司馬徵稱這“南州士之冠冕”。后從劉備入蜀,謀策居多。建安十九年(214年),進圍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北),率眾攻城,中流矢而死,追賜爵關內(nèi)侯。下聯(lián)典指清代尚書龐鍾璐(1822-1875),字寶生,又字華玉,江蘇常熟人。道光進士。歷任編修,侍講學士,國子監(jiān)祭酒,侍讀學士,光祿侍卿,內(nèi)閣學士,吏、戶、禮、兵、工等部侍郎,后遷工、刑等部尚書。卒謚文恪。
賢才第一;
孝行無雙。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唐代壽春人龐嚴,字子肅,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文章語言峭麗,為人剛強不阿。太平年間官至京兆尹,后為翰林學士。下聯(lián)典指北宋江陵人龐天佑,在家鄉(xiāng)教授經(jīng)籍。父親病了,他割大腿上的肉給父親吃;父親雙目失明,他號啕大哭。祈求上天保佑,還為父親舔雙腿;父親死后,他背上土封墓,又在墓旁筑廬守孝,晝夜號哭。真宗時,旌表其門。
南州冠冕;
宰相田園。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三國時蜀漢襄陽人龐統(tǒng),字士元,曾與諸葛亮齊名,號稱“鳳雛”。劉備取得荊州,以他為謀士,與諸葛亮同任軍師中郎將。后跟從劉備入蜀,建議劉備進兵成都,被采納。當時名士司馬徽曾說他為“南州士之冠冕(首位、第一)”。下聯(lián)典指北宋大臣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西夏兵侵犯邊境,他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修筑城寨,募民耕種,嚴肅軍令,加強防御,并籌劃議和。宋、夏和議后,回京任樞密副使,繼任參知政事、樞密使,皇佑年間任宰相,封潁國公。晚年作詩有句:“田園貧宰相,圖史舊書生?!?/p>
治平世澤;
南州家聲。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東漢龐德公從子龐統(tǒng),字士元,司馬徽稱為“南州士之冠冕”。
東土祥鳥;
南州鳳雛。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三國蜀漢·龐統(tǒng)。
五言通用聯(lián)
朱紫誰為號;
青山絕點埃。
——龐蘊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唐代居士龐蘊《雜詩》中詩句聯(lián)。龐蘊,字道元,衡陽人。工詩,《全唐詩》選有他的詩作七首。
七言通用聯(lián)
千秋功烈留三國;
一代忠貞屬二師。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龐統(tǒng)祠聯(lián)。祠在四川德陽江鎮(zhèn)白馬關側,始建于蜀漢,祀蜀軍師龐統(tǒng)。
愿以鐵錘平社會;
欲將機杼織人生。
——龐人銓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現(xiàn)代劇作家龐人銓(1898-1922)自題聯(lián)。龐人銓,湖南潭人。
才非百里騰驥足;
頌民地天樂桑耕。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東漢末齊備謀士龐統(tǒng)的事典。魯肅在龐統(tǒng)被免耒陽令后說:“士元(龐統(tǒng))非百里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提展其驥足耳!”
從古大才非百里;
至今有廟祀雙江。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四川省德陽市龐統(tǒng)祠墓二師殿聯(lián)。
八言通用聯(lián)
孝婦感天,曾聞鯉躍;
德公避世,偕隱鹿門。
——佚名撰龐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東漢廣漢人姜詩的妻子龐氏,隨夫侍奉婆母,極為孝順。婆母喜歡飲長江水,她便按期去長江汲水。婆母嗜魚,據(jù)說家門前忽然涌出泉水,每日有雙鯉躍出來。下聯(lián)典指東漢末襄陽人龐德公,躬耕于襄陽南峴山,與諸葛亮、司馬徽、徐庶等友善,曾稱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侄子龐統(tǒng)為“鳳雛”,被譽為能知人。劉表曾以禮相請,他不去,劉表問:“先生不肯受官祿,將拿什么留給子孫呢?”他答道:“人們都把‘?!艚o子孫,我卻留給子孫‘安’?!苯ò材觊g與妻子一起隱居鹿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