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2:48 | 瀏覽:130
解讀百家姓于姓。于氏家族先祖斥山老塋遺址、斥山老塋內(nèi)碑志介紹。于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出自炎帝、黃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黃河流域播遷全國的姓氏。春秋戰(zhàn)國,邘叔有后裔遷山東郯城。魏晉南北朝時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國。
于姓文化之先祖塋地遺址
于氏家族先祖塋地遺址-斥山老塋
斥山老塋于氏籍文邑祖塋也,北距大水泊七十里,在三雨山之左,近依岡嵐遠環(huán)山海西南里許,為觀禮村東南二里,斥山東北二里,為斥山集塋河?xùn)|岸。舊有于家莊(齊乘云環(huán)斥山而居者千有余家)瀕河伏巨石,曰文星形色圓潤,于氏擢科名輒先,現(xiàn)清嘉慶初年族人封植塋兆修祖墓二十七建石牌一,前設(shè)石桌一,石香爐一,白楊數(shù)十株,依塋圍購祭田數(shù)畝,塋周三百步其東南角新墳二穴,限以青石,乃前守塋之于大貨郎與其父墓,公議葬焉。今其子仍守此塋居於近村
------道光壬寅闔族祭掃詢諸宗老紀(jì)其大概并祥碑志契式於后從備考稽焉。
斥山老塋內(nèi)碑志:
碑面于氏祖塋。
碑陰塋內(nèi)四至東至南北射直五十步
西至道南北射直二十三步
南至東西射直五十步
北至西面五十二步
中間照西至北出三步俱青石至為界
清嘉慶五年三月公立
于氏家族先祖墓葬群遺址之-崮山后老塋
崮山后老塋,南距大水泊六十里,在今榮邑崮山后村東,曲陵之陽,諸峰羅列,大河前橫,傳謂舊河路出嶺西村北,離塋南里余,前明隆慶二年,涌溢峰前東流激北岸石出,長三丈余塋兆賴以無虞,今猶然在也大水泊去塋甚遠而于氏近塋居者孔繁西南五里有西崮,村東南半里有河?xùn)|村,東十里有圈里村,塋基周近二百步石砌七十五墳,其三十墳尚完,近東有土墳十三穴,碣石模糊猶可辨識者七,清乾隆年間大水泊闔族議修祖塋,設(shè)祭田筑守爐近村宗長司其事,北依山徑曲梅為界,東限小溪植柳成林,南沿大河陡岸水,種楊西接長嶺坡,左亦栽多樹,至清道光庚寅春,圈里等村來大水泊斂貲復(fù)購田數(shù)畝,葺屋三間為祭甚久遠計,清明孟冬二祭用祭饌十器大蒸面十圓既酒皆公具惟香楮自備斯咸賴近村族人歲時祭掃竭誠經(jīng)理其先祖之賢裔耶能不斂且感之碣志既祭田均折於后以備追稽有所據(jù)云
崮山老塋有土墳?zāi)?座
有石碑的7通:
于海,泰定元年七月十三日立。
于國用,泰定元年七月立
于仲,至正十四年八月初八立。
于子春,至正十四年八月初八立
于仲德,至正十四年八月初八立。
于奉先,洪武二十九年七月十八立。
還有一塊字跡不清,無法辨認(rèn)。
于氏家族先祖塋地遺址之-洪水瀾老塋
洪水瀾老塋,東南距大水泊三十五里,在止馬嶺北,后依長嶺,前臨大河河南岸里許,為止馬嶺村北岸,西去里許為白果樹,村東北去二里有溫泉注焉,謂洪水瀾湯。又東去二里有洪水瀾村,為于氏舊居塋。以是名祖兆內(nèi)外三十余畝界,以青石中有熟田為人竊售蓋此塋,初為近居者司是以竊售其地而未之覺也,屢易至張溪南,道光癸卯冬請贖璧歸以備祭掃且置守者,道光乙巳孟冬朔,闔族修植塋墓,塋皆石墳完固者八,其十有八石半搖落,取壘乎上。余五十四墓僅存石基,因貲菲固以土封之。東北隅叢姓一墓已讓界外石碣字跡鮮蝕略可辨識者七,其東南隅有大碑仰臥額篆曰:于氏祖墓之記,碑文亦多利落,碑陰所鐫即宗派圖也。當(dāng)即建樹塋前題曰“于氏祖塋”旁鐫“清道光二十五年歲次乙巳冬轂旦闔族公立”十八字,側(cè)則分刊祭田四界云
洪水瀾老塋地只有七塊墓碑:
于質(zhì)(四世)配叢氏,泰定六年八月朔
于?。ㄋ氖溃┡渚稀②w、榮氏)
于江(五世)至正十六年二月初八日立
于譚至正十六年上仲冬八日立
于良佑(五世)配段、王氏
于安利(六世)配董氏、王氏至正十六年仲冬八日
于從德(五世)洪武歲次甲寅,仲秋初九立
另,于敬祖、于禮墓在此地安葬,但無碑可查。
于氏家族先祖塋地遺址之-大水泊東老塋
東老塋,大水泊于氏始祖塋也。在立駕山之陽,距大水泊村東里許,塋周二百余步后世叢葬殆遍,祖墓又無志表,惟近南偏西向建碑一座,面鐫“于氏大塋”四字,前設(shè)石桌一,石香爐一,石楮盆一,碑后二十余塚,百年前葬木主其間傳謂內(nèi)有一脈祖墓碑東去數(shù)步為東溝一支祖若性公墓又東十五步外一墓南向建碑一座面鐫“于氏祖墓”四字前設(shè)石桌一,石香爐一,石楮盆一,碑旁是為戶部左侍郎可托等本支之祖諱字失傳同立石以志二十八字據(jù)宗老傳聞:自始祖堅公至十世祖墓,俱在此塋。塋前有九族石焉,昔分五大支,輪為社會以供春秋祭物,十九世祖觀察公諱其珣有規(guī)條遺文祭祀之敬尊卑之分,凜然可觀,違者有罰格社久廢塋南界道北界道東有界石西界趙氏磚墳又西為街北一支清順治乙未進士桐江公墓也。
據(jù)“于氏支譜”(五卷本,1933年于錫琨撰)記載:
三世祖堅公、四世祖閏公、五世祖淵公、六世祖澤公、七世祖松公、八世祖宣公、九世祖整公、十世祖杞名公及其兄弟鏗、浩文、福志、文瑞都安葬在東老塋。但無碑志可查。
于氏家族先祖塋地遺址之-大水泊北老支塋
北老支塋位東老塋之北,相距里余。塋周二百步后世叢葬殆遍,惟近南偏東有四墓,南北相連,南向建碑一座,前設(shè)石桌一,石香爐一,石楮盆一,面鐫“于氏大墓”四字,旁一世諱積二世諱欽三世諱用四世諱喜孜是即十一世祖十二世祖十三世祖十四世祖墓也。
上文“一世諱積、二世諱欽、三世諱用、四世諱喜孜、是即十一世祖十二世祖十三世祖十四世祖。積公為大水泊十世祖玘名公之子;欽公為積公之子;用公為欽公之子;喜孜公為用公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