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2:54 | 瀏覽:388
解讀百家姓葛姓。探究漢族葛姓的歷史淵源,葛姓后人現(xiàn)在如何?。葛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葛姓在全國分布甚廣,以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最為集中。其中葛姓的第一大省為江蘇。
漢族之葛姓,當源于黃帝?!妒酚洝で乇炯o第五》中說黃帝后裔顓頊帝之孫女名叫女修,吞玄鳥卵而生大業(yè)即皋陶,皋陶娶少典之女女華生子大費(即伯益,又名柏翳)。大費協(xié)助大禹治水有功(傳說虞舜時,大禹為司空,受命治水,薦伯益為助手。伯益隨大禹治水13年,左準繩,右規(guī)矩,定山川,圖博物,察民俗,著《山海經(jīng)》18篇),而被舜賜予嬴姓,是為嬴姓十四姓的祖先。伯益的勢力范圍位于山東省日照地區(qū)?!洞呵镒髠髡x》隱公二年下注曰:“《譜》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茲於期于莒,初都計,后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代,堯王城遺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處的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游風景區(qū)內(nèi)的天臺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稱“益井”, 因此亦有說伯益是井的發(fā)明者,但伯益發(fā)明井的傳說不可靠,因為在舜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井了。
顓頊帝是東夷集團的領(lǐng)袖,所居之處在堯王城、帝丘(在今濮陽)一帶,因此,皋陶、伯益父子當屬東夷集團。禹臨死時,欲將天下禪讓給他,但伯益堅持不受,且避居箕山之陽,其后,禹之子啟繼位建夏國,啟殺伯益而封其后(或曰一子飛廉或大廉)在葛國(遺址在今河南寧陵縣北十五公里石橋鄉(xiāng)葛伯屯),是為葛伯,為葛姓始祖(在葛天氏時代文字可能還未出現(xiàn),也沒有姓氏,當?shù)囟喔鹬参?,因此稱當?shù)貫椤案稹?,先有地名后有葛姓,當今之葛姓人未必盡皆葛伯之后,但祖先均生活于葛這一地方當屬無疑,貴族有姓而奴隸平民無姓,無姓的人采所屬貴族之姓或以國為姓也是可能的,近現(xiàn)代仍有傍大姓之風,一些遷居到陌生之地生活的異姓人為了能融進當?shù)囟甯臑楫數(shù)卮笮盏那闆r不乏其例)。 ?據(jù)《中華物產(chǎn)》載:葛,又名野葛、野葛藤、葛條、粉葛藤等,系豆科葛屬多年生植物。
其根既是古代的救荒植物,又是祖國醫(yī)學(xué)常用的中藥材,我國天然資源蘊藏極為豐富。對于生存環(huán)境惡劣、生產(chǎn)水平低下的遠古人類來說,葛有很多神奇之處:葛花期在7月到9月的盛夏季節(jié),為長夏之花,聞之陣陣飄香,令人賞心悅目、精神振奮。葛的花、塊根既能食用果腹,又能入藥,殺毒止瀉。同時,葛皮還可以編織成衣,遮羞御寒。上古時期,今寧陵之地盛產(chǎn)葛,生活在那兒的部族對葛的諸多功效甚感神奇,從而把葛作為圖騰頂禮膜拜,并以“葛”命為地名。 ? ?《后漢書·文苑傳》記載:“葛龔字元甫,梁國寧陵人也。和帝時,以善文記知名。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安帝永初中,舉孝廉,為太官丞,上便宜四事,拜蕩陰令。辟太尉府,病不就。州舉茂才,為臨汾令。居二縣,皆有稱績。著文、
賦、碑、誄、書記,凡十二篇?!备瘕彏槭窌髦懈鹦罩谝蝗?。 ?《史記》曾記述過符離(今屬安徽宿縣)人葛嬰,從中可知葛嬰?yún)⒓雨惿媪x軍后為陳涉所殺,但只是在陳涉吳廣列傳中出現(xiàn),據(jù)東漢應(yīng)劭《風俗通·姓氏》所載,“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漢文追錄其孫諸縣侯,因以為氏?!彪m此之說未得《史記》、《漢書》為證,諸葛之先是否為葛嬰暫且不論,但從諸葛這一姓來看,諸縣有葛姓人當屬無疑,此一族葛姓人后遷于陽都,為有別于原居陽都之葛姓人,而在葛之前加一諸字。從此,諸葛姓從葛姓中分出,另起一姓。到漢元帝時此族出了一個司隸校尉諸葛豐,諸葛豐是三國諸葛亮之祖先。
今人考證“這一支葛姓人,是在西漢昭帝、宣帝時由瑯邪郡諸縣(今山東諸城縣西南)遷至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南),并改姓‘諸葛’的。”(龔留柱《尋根》) ? 《后漢書》中還出現(xiàn)過穎川太守葛興和被賊所拘之交趾刺史葛祗,但無事跡,連何處人氏也無交代(有資料云葛龔系葛興之后)。因此,葛龔當為正史上第一個立傳之葛姓人。葛龔為梁國寧陵人,現(xiàn)今考證寧陵為古葛伯國所在地,也是上古葛天氏居棲制作舞樂之地。葛龔即為東漢時仍在寧陵的土著葛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