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4:53 | 瀏覽:141
家譜的傳承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消失在了許多平常百姓家中,而家中還有著家譜的家族也是視若珍寶,究竟家譜的意義在哪?在生活中又有著怎樣的作用呢?
那么,本期百家姓一起來了解家譜的意義和作用?
樹有根,水有源。家譜記載著你的根。你的出處,及你們遷徙的情況。你們族人歷代的名人等。遇到同姓人你如何知道是不是你們一家的。有了家譜就可以知道是不是你同支、同宗。
封建家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宋史·藝文志三》:“司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寮家譜》一卷?!?/p>
明葉盛《水東日記·范氏家譜世系》:“吾家唐相履冰之后,舊有家譜。咸通十一年,一枝渡江,為處州麗水縣丞,諱隋?!?/p>
清龔自珍《<懷寧王氏族譜>序》:“由是臚而為家譜,則史表之遺也;廣而為家乘,則史傳之遺也。”
趙樹理《三里灣·從旗桿院說起》:“有些人聽漢奸劉老五說過,從劉家的家譜上查起來,從他本人往上數(shù),‘舉人’比他長十一輩?!?/p>
三千多年來,我們的祖先編制的難以計數(shù)的家譜,在當時和后來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中發(fā)揮過一定的作用。這些作用前面已簡單說到———從商周到漢代,家譜的主要作用是家族文獻:祭祀祖先、證明血統(tǒng)、辨別世系,同時,又是權(quán)力和財產(chǎn)繼承的依據(jù)。進入魏晉南北朝的門閥社會后,家譜在政治、社會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強,家譜的主要作用是證明門第,做官以至婚姻嫁娶,社會交往都是以家譜為依據(jù),家譜既是家族文獻轉(zhuǎn)又是為一種政治工具。
隋唐兩代,取士多由科舉,家譜在選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增大。宋代以后,取士、婚嫁不看重門第,各社會階層的成員升降變遷也很頻繁,家譜的政治作用基本消失。宋元明清幾代家譜的纂修主要是為記錄家族歷史,純潔家族血統(tǒng),尊祖、敬宗、陸族、團結(jié)、約束家族成員、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聲望,家譜的教育功能增強,家譜中大量出現(xiàn)家族祖先的善舉恩榮和各種家訓(xùn)、家箴,對于傳播倫理,穩(wěn)定社會秩序發(fā)揮,一定作用。
因而,家譜的纂修無論是唐代以前還是宋代以后,往往都得到政治的支持和鼓勵。此外,明清兩代科舉取士,各地中舉名額都有一定數(shù)額,一些考生往往冒移籍貫,避多就少,以期容易考上,為此,經(jīng)常引起訴訟,家譜此時又將發(fā)揮證明作用。清代旗人襲爵、出仕,需要出示家譜以為憑據(jù),這也可以看作是家譜政治作用的一點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