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4:57 | 瀏覽:134
解讀百家姓之柳姓。關(guān)于婉約派創(chuàng)始人柳永的墓址具體位于何處,可謂是眾說紛紜。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約一百四十萬三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89%左右。
眾說紛紜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沒有柳永的傳記,當時文人學士的詩文集里也沒有關(guān)于柳永的記載,所以連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沒有定論。傳聞各異,要下一個定論,就更難了。這也是詞人的悲哀!但換一種想法:這也是詞人的一種榮幸,讓更多地方的人記住他、關(guān)心他!幸與不幸竟在一念之間!
據(jù)明萬歷《鎮(zhèn)江府志》卷三六附記,直到王安禮知潤州時,才將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資料歷來文學史家均語焉不詳。宋代以后各家記載,也是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歸納起來,其說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陽說
宋祝穆持此說,祝在《方輿勝覽》中記載:柳永卒于襄陽,死之日,家無余財,群妓合資葬于南門外。每春日上冢,謂之“吊柳七”,也叫“上風流?!?。漸漸形成一種風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流冢”者,甚至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xù)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詩題柳永墓云: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尚娂娍N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二、葬湖北棗陽花山說
宋曾達臣(敏行)、元陳元靚持此說。曾在《獨醒雜志》中記載:“耆卿墓在棗陽縣花山,每歲清明詞人集其下,為吊柳”。陳在《歲時廣記》中亦載: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鳩錢葬于縣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飲墳墓之側(cè),謂之吊柳七”?!稐楆柨h志》記載:“宋詞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興隆鎮(zhèn)花山”。據(jù)說柳永晚年游歷到棗陽,與教坊樂工和歌妓為伴,靠作曲填詞度日,后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還是歌妓們湊錢將他安葬在興隆鎮(zhèn)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葬北固山或銀山說
宋葉夢得(少蘊)持此說。葉在《避暑錄話》中記載:柳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后不得,乃為出錢葬之?!蓖鹾透烤乖崃烙诤翁帲咳~夢得未提及。據(jù)傳北固山下有已湮沒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縣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萬歷《鎮(zhèn)江府志》不但有同樣記載,而且記載了在土山下發(fā)現(xiàn)的柳永墓志銘殘碑的部分內(nèi)容。元代鎮(zhèn)江籍學者俞希魯所撰《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七說:“土山,在縣西江口,俗呼豎土山(唐劉禹錫詩:‘土山京口峻’)。舊與蒜山相屬,今改名銀山?!倍惫躺?,東晉以來就很出名,人們并沒有稱它為“土山”的。
可見,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銀山”(今天鎮(zhèn)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銀山門的地方),就是云臺山北面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北固山。清代鎮(zhèn)江籍詞人趙彥俞有一首憑吊柳永墓的《琵琶引》詞,上段開頭就說:“芳草西津,那堪問,故里清明時節(jié)。”中間又有“春去也,荒墳一掬”等語;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處,記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殘碑)等語。從中可以看出,柳永墓所在的“土山”,是緊靠“西津”(即西津渡)。這首詞,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證,更是“土山”就是“銀山”的明證。清代考據(jù)家葉名灃在《橋西雜志》中也支持葬鎮(zhèn)江說。柳永的故鄉(xiāng)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鎮(zhèn)江說。柳永紀念館一塊與柳永銅像齊肩的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著:“柳永墓冢抔土還鄉(xiāng)記”幾個大字,下面還有幾行碑文寫著:“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紀念館新館落成之際,柳永仙冢抔土自鎮(zhèn)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載游子今朝還鄉(xiāng),一代詞宗魂歸故里”。
四、葬儀征說
王士禎在《分甘余話》中卻提到了:“相傳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儀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則是葬于真州,非潤州也”。儀征古名真州,柳墓在儀征仙人掌。
王士禎在《真州絕句》中還又一次提到:“江鄉(xiāng)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詩文相互印證,當不致有誤。但有一點存疑,儀征四郊無仙人掌這個地方,不知王士禎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據(jù)?
明《隆慶儀真縣志·免談考》載:“柳耆卿墓在縣西七里近胥浦”。清《嘉慶揚州府志·冢墓》亦載:“屯田員外郎柳耆卿墓在儀征縣西七里近胥浦”。據(jù)此,柳永墓在儀征胥浦較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