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6:18 | 瀏覽:156
解讀百家姓范姓。范姓郡望堂號及宗族特征,堂號有“高平堂”、“后樂堂”等。范姓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約有468萬人,占全國總?cè)丝诘?.36%。中國范姓一支遷居越南,現(xiàn)今范姓已是越南第四大姓,占越南總?cè)丝诘?.5%,約678萬。
郡望
南陽郡:戰(zhàn)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郡。漢時轄境相當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nèi)鄉(xiāng)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yīng)山、隕縣間地。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 高平郡:指今寧夏固原。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郡(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漢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在這一帶置軍鎮(zhèn),置郡,皆稱高平。
錢塘郡:秦置錢唐縣,在靈隱山麓,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加“土”傍為錢塘。民國與仁和縣合并為杭縣。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敦煌郡:漢武帝從酒泉郡分置。轄境在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
汝南郡:漢置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東晉治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平輿。
河內(nèi)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nèi),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楚漢之際置河內(nèi)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懷縣(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沁陽)。隋于野王為河內(nèi)縣。隋唐河內(nèi)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nèi)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nèi)縣為沁陽。
山陽郡:漢時置郡。轄境在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東北。東晉至隋初,移治江蘇省淮安市。 外黃縣:漢置外黃縣,唐以后廢,故城在今河南省杞縣東,治所在今河南省民權(quán)。
堂號
范姓的主要堂號有:“高平堂”、“后樂堂”、“芝本堂”、“雞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積善堂”、“忠恕堂”、“經(jīng)義堂”、“經(jīng)義堂”、“逵道堂”等。
宗族特征
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分支清晰。如由范仲淹編定的中原地區(qū)字輩譜為“仲純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彥,友善可彌安?!庇掷m(xù)為:“君章微顯用,循迪廣欽崇,存本宜充厚,時遵道晉隆?!敝撩駠吣暧掷m(xù)為:“同享祖貴榮,傳譜蘇河通,珍珠全地理,古松萬代青?!痹偃缬煞吨傺途幎ǖ奶K州一帶的范姓字行輩份為:“仲純正直公,之家?guī)蛧ィ煸獜娜陠?,惟允必能興。儀德宏烈學(xué),端承敬懋芳,秉中延孝立,引谷裕名揚。同福祖有功,宣林蘇居豐,金玉貫九州,幽蘭好其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