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8:29 | 瀏覽:135
解讀百家姓路姓。本期來說說享譽四方的清朝寧陵張弓路氏。路氏是一個多民族、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二位,人口約一百零四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65%左右。
路姓文化之張弓路氏
清朝寧陵張弓路氏,曾出“一榜三進士”和十位將軍,當(dāng)時轟動朝野,享譽四方。至今,在當(dāng)?shù)厝詮V泛流傳著將軍南征北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事跡。2008年,在張弓兩位路氏族人家中的雍正、乾隆皇帝御賜的三塊將軍牌位,乾隆皇帝御封將軍誥命婦人的圣旨驚現(xiàn)于世,更使千載傳揚的忠烈事跡得到印證。
發(fā)現(xiàn)御賜牌位和皇帝圣旨
張弓鎮(zhèn)裴莊村,一名農(nóng)民的家里珍藏著清朝雍正、乾隆皇帝御賜的三塊將軍牌位!這名農(nóng)民叫路統(tǒng)林。張弓鎮(zhèn)北村,一名退休老干部的家里珍藏著乾隆皇帝御封將軍誥命婦人的圣旨!這名干部名叫路緒生。
兩名路姓人家手里怎么會有皇帝御賜的牌位和圣旨?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玄機?2008年冬,筆者兩次赴張弓鎮(zhèn),去探尋收藏背后的真相。
在裴莊村,見到了年逾六旬的路統(tǒng)林,他領(lǐng)著筆者走進他的宅院,只見其堂屋正中擺放著三塊將軍牌位。牌位上依次寫著:“清誥贈昭勇將軍孚監(jiān)生孚尹公、淑人張氏牌位”,“清誥授武德將軍雍正庚戌進士、陜西鎮(zhèn)番營守備晉贈明威將軍直隸冀州都司止庵公、誥封宜人晉贈恭人氏孟神位”,“清誥授明威將軍乾隆壬申侍衛(wèi)直隸冀州都司崇文公、誥封恭人氏陳神位”。路統(tǒng)林說,這分別是十一世祖路璟、十二世祖路建屏、十三世祖路德昇三位將軍的牌位,因為先祖在清朝時南征北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
路統(tǒng)林自豪地告訴筆者,這三塊御封牌位只是他們路氏家族輝煌的一部分,按理說應(yīng)該還有七塊清朝御封將軍牌位,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現(xiàn)在找不到了。在清朝時,他們家族共有十人被封為將軍之位,還有雍正年間的路建屏、路建翰、路德貴叔侄一榜同得三名武進士,當(dāng)時可謂轟動朝野,享譽四方。
在談到如何保存下來這幾塊御封牌位時,路統(tǒng)林老人說,祖祖輩輩將牌位作為傳家之寶供奉、珍藏。路統(tǒng)林特別提及“文革”時“破四舊”,他的父親路傳高將幾塊牌位藏在麥囤下面,才使這些“寶物”免遭一劫,幸存下來。
那么,保存在路緒生家中的皇帝圣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據(jù)路緒生介紹,這是清朝乾隆皇帝御封路德貴為武德將軍、妻子王氏為誥命婦人的圣旨。在路緒生家中,筆者看到放在一個精致匣子中的清朝皇帝圣旨。輕輕展開,黃色絲錦上面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著圣旨內(nèi)容,蓋有玉璽大印。
路德貴,即“一榜三進士”中路建屏、路建翰的侄子,為路統(tǒng)林所說清封張弓路氏十將軍之一。
張弓路氏“一榜三進士”忠烈為國
在封建王朝中,千百年來殿試錄取、金榜題名的事并不算少,然而叔侄同榜三進士,而且都是武進士的乏陳可見。清朝雍正年間,張弓路氏十二世祖路建屏、路建翰兄弟和其侄十三世祖路德貴,于雍正八年(1730年),一齊名中庚戌科武進士,真是轟動家族,聞名遐邇。
張弓路氏在明清時期,習(xí)武者甚多。路建屏叔侄三人同登庚戌科武進士,被賜封后,建立了赫赫業(yè)績,尤以路建翰為著。
路建翰(1704—1748年),路璟次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八月十四生。字捍倉,號雙賜,雍正丙午科(1726年)武舉。得庚戌科(1730年)進士后,為官初任甘肅涼州守備,署游擊護寧夏總兵印,聲名頗佳。其母病逝后,路建翰回寧陵守孝。起復(fù)后,補任涼標前游擊,調(diào)寧夏,誥授懷遠將軍。乾隆十三年(1748年)會兵前往剿大金川苗酋來犯,五月抵黨壩,協(xié)攻康八達。戰(zhàn)斗中,路建翰冒著矢石身先士卒,沖鋒在前,頭中石傷,手中槍傷,猶憤呼殺敵,銳不可當(dāng),因流血過多卒于陣中。戰(zhàn)后,朝廷論平川功列一等,追贈參將,晉贈昭勇將軍,并諭祭葬,旌忠烈,撫恤其家人。
路建屏,路璟長子,字偉倉,號止庵。雍正甲辰科(1724年)武舉。歷任陜西鎮(zhèn)番營西把截營守備、直隸冀州都司,誥授武德將軍。母親去世回家守喪,哭逝于靈柩前。晉贈明威將軍。
路德貴(1698—1750年),路建邦之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六日生,六歲喪父,母育成人。字士魁,號善長,雍正己酉科(1729年)武舉。官居徽州(今黃山市)青山守備時,青山遭災(zāi),群眾大饑,路德貴遣人歸里取銀賑濟,被救濟者甚多,民感其德,制萬民衣傘獻給他。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三日卒。
五輩十將軍譽滿朝野
路氏“一榜三進士”,當(dāng)時使張弓路氏家族威名顯赫。路建翰的父親路璟、祖父路三省、曾祖路惟中,分別被朝廷贈封昭勇將軍。路德貴的父親路建邦、祖父路琰因路德貴之功績,分別被朝廷贈封武德將軍。
名門之后,必有將才。路建屏之子路德昇,字魏碩,號崇文,乾隆辛酉科(1741年)武舉,壬申恩科(1752年)進士,御前殿上帶刀侍衛(wèi),任直隸冀州(今河北冀縣)都司,誥授明威將軍。路建翰之子路德沛萌襲廣東潮州府(今潮州市)守備,誥授昭勇將軍。
朝廷誥授五位將軍,誥贈五位將軍,路氏一門十將軍當(dāng)時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寧陵乃至商丘歷史上都寫下了厚重的一筆。
據(jù)路統(tǒng)林介紹,新中國成立后,族人家中還珍藏著“將軍府”的牌匾,后來不慎丟失。他聽父親、祖父講,清朝時十位將軍的墓地有幾十畝,墓前有石碑、石條幾、石桌、石凳、神道,神道長五百多米,神道旁有石人、石馬、石獅子、石牌坊等。當(dāng)時走到此處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后因戰(zhàn)爭等諸多原因被毀壞殆盡。
筆者在赴裴莊村西北地探訪路建翰、路德昇幾位將軍的墳?zāi)箷r,張弓北村干部路緒良看著日益見小的墳塋說,由于歷史的原因,幾經(jīng)變遷,將軍墳未能完整保存。原來將軍墳?zāi)沟卦陔p廟莊村后,民國時期遷至張弓廢黃河北岸(今張弓酒業(yè)北廠區(qū))。1989年張弓酒廠北廠興建,將軍墳遷至裴莊村西北地。他表示,下一步路氏族人要逐步修復(fù)將軍墳?zāi)梗尭嗟娜肆私鈱幜旰裰氐臍v史,認識將軍保家衛(wèi)國的壯烈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