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8:37 | 瀏覽:140
解讀百家姓水姓。淺說甘肅水氏的由來與淵源。水家在蘭州曾是名門望族。水姓在中國歷史上起源時間較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據(jù)《姓氏五書》云 ; 水是當(dāng)指水為氏,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
水家在蘭州曾是名門望族
關(guān)于家里的事情,水均益都是聽爸爸水天明說的?!案拭C水家最早生活在一個叫做廣河的地方。清朝同治年間,因為連年戰(zhàn)亂,我太爺爺?shù)母赣H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三甲集,開始了逃難生涯?!?/p>
水均益的太爺爺水應(yīng)才,是家中的第五個兒子。
清同治六年,不滿二十歲的水應(yīng)才孤身一人在蘭州闖蕩,他曾在私塾讀書,能寫會算,一開始挑著油桶沿街叫賣,后來進(jìn)入蘭州新關(guān)一家氈帽作坊當(dāng)工人。“那個時候做氈帽很賺錢,太爺爺還替作坊主人管賬,家里就慢慢富裕了起來?!?/p>
后來水應(yīng)才娶了李氏,生了好幾個孩子,成活長大的只有四個,其中一個便是水均益的爺爺水梓。
水應(yīng)才對幾個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水梓十八歲那年參加科舉考試,榜上有名。
水均益說:“我爺爺過去是甘肅省的秀才,維新變法以后去北京的京師法政學(xué)堂就讀,后來參加了辛亥革命,成了國民黨的元老。我聽父親講,爺爺最高的官職是西北教育總署的署長?!?/p>
甘肅水家到了水梓這一代,才真正地興旺發(fā)達(dá)起來,水均益還記得小時候家里有一個私家花園,叫“水家花園”,在蘭州當(dāng)?shù)厥钟忻?/p>
上世紀(jì)二十年代末,時任安徽省政府秘書長的水梓來寧波尋根。在水梓子女的回憶文章中都提到,水梓曾在寧波附近的一個村莊里找到了水氏家譜。
水均益說:“這個父親也有說過,爺爺不只找到了家譜,還手抄了一部分帶回甘肅去,想試著合攏兩個分支??上н@些家譜后來都遺失了?!?/p>
在爺爺之后,水均益的叔叔水天德,也曾在1998年8月1日來過云龍附近的后陳浪岸村,在水氏宗祠留了一張影。
在上海找到《水氏宗譜》
生活在甘肅的水氏族裔,一直沒有家譜、族譜。而位于寧波、蘭溪等地的水氏族裔,卻有族譜累代相傳?,F(xiàn)在珍藏在水家村的《水氏宗譜》是1843年水氏族人第八次修訂的版本。
相傳水姓始于大禹,治水后族人定居于紹興會稽。關(guān)于鄞縣水氏(亦稱四明水氏和桃源水氏)的由來,在家譜上有過詳細(xì)的說明。
宋代建隆八年(公元968年),明州刺史水震(敬則公)告老還鄉(xiāng),打算找一塊風(fēng)水寶地安享晚年,一路從越東(今紹興會稽)來到鄞縣西鄉(xiāng),被風(fēng)光如畫的桃源之地吸引,于是在此落戶。
水家第八代土倫公育有三子,分別為廣、庠、序三房,人丁興旺,從這一代起分了家。水家村這一支脈最大,堂名“本源堂”。
水均益一邊翻看著《水氏宗譜》,一邊發(fā)出疑問:“我想知道這個家譜里有沒有記載水家人曾經(jīng)外遷到甘肅,哪怕只有幾個字?!?/p>
遺憾的是,宗譜上并沒有明確的記載,只記錄了有人離家外出,但并未說明目的地。
關(guān)于水氏為什么要從寧波遷徙到甘肅那么遠(yuǎn)的地方?
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去做生意,那邊是絲綢之路,貿(mào)易發(fā)達(dá);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人犯了錯誤,被發(fā)配邊疆。走得匆忙,沒帶走任何家譜之類的東西。
水啟昌和水啟德兩兄弟是鄞縣水氏第34世孫,屬于鄞州區(qū)云龍鎮(zhèn)后陳浪岸村的水家后人。因太平天國時洪楊之亂,一部分水姓族人遷至陳浪岸,村里有個水家祠堂,堂名“追源堂”。
水啟昌、水啟德兩兄弟曾和水均益的父輩們有過不少交集?!埃保梗梗纺曜笥?,水均益的叔叔水天德出差來上海,我們一起去上海圖書館找到了《水氏宗譜》,當(dāng)時看到的宗譜是用毛筆字書寫的,但是支離破碎,好多頁粘連在一起,我一邊看工人修復(fù),一邊在心里默默祈禱,一定要留住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爆F(xiàn)在村里的八本宗譜,是十幾年前從上海圖書館復(fù)制的。
1997年,水啟昌去甘肅天水開會時,碰到了一位蘭州來的局長?!耙驗槿珖账娜瞬欢啵运麑ξ矣∠笊羁?。他說水氏在蘭州是個名門望族。他一看見我就說,‘你跟水均益長得好像!’”
論資排輩的話,水均益是水啟昌的“遠(yuǎn)房侄兒”。
水均益看著水啟昌說到:“我們水家人,不論男女,鼻子都很大?!?/p>
水家村有座“水氏家廟”
“皇室有家廟,百姓有宗祠”———古時對祠堂的叫法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水家村里有一座“水氏家廟”。
村里有一種說法,水震的妻子趙氏,從宋代皇室出嫁,得到萬歲親封。“水氏家廟”頭門三道,正門是高門檻,平時不開,左右兩道邊門供平時進(jìn)出,廟里有戲臺天井,兩旁是看臺廂房,正殿中間掛著漆金的“本源堂”堂匾,原匾是同治十一年時皇帝親題。
據(jù)村里老人回憶,明朝萬歷年間,水氏族人籌款共建家廟,供上宅、下宅、陳浪岸及各地子孫祭奠。到了清朝同治十一年,集資重修家廟,規(guī)模宏大,門前樹旗桿石,兩旁云石拱門,中殿書有“本源堂”三字。
2006年一場大火,大殿被全部燒毀。2008年,“水氏家廟”在原址重建。現(xiàn)在是村里的文化禮堂的一部分。
站在“水氏家廟”的正殿里,水均益聽村干部講述水家村村史。水家自宋朝以來,各朝各代都有名人名事。乾隆時期出了個水嘉谷府臺,道光年間出了個水鴻飛進(jìn)士,水祥云是全國總工會主席,水芝三是上海市紙業(yè)公司大老板,到了現(xiàn)在,水均益是族里人盡皆知的名人。
在乾隆三十四年,第六次修水氏宗譜時,在祖訓(xùn)之后,水氏先輩為后人定下了排行字輩20字,“祖志望興仁,嘉祥佑啟新,修名維懋學(xué),永遠(yuǎn)在崇倫?!边@些文字如今都被刻錄在“水氏家廟”門口的石碑上。
在石碑上找不到自己的字輩,水均益面露遺憾。
水啟昌說,有一種可能是,當(dāng)年水氏族人匆忙西遷時沒有帶走任何家譜,因此到了甘肅之后重新排輩,“水均益的爺爺叫水梓,爺爺?shù)男值芙兴藕退?。甘肅水氏也有用‘梅蘭竹菊’做字輩的。到了水均益爸爸這一代,就是按照‘天’字輩來取名。”
據(jù)水啟德回憶,水祥云曾留下文字,說蘭州有一位水梓先生,論字輩的話應(yīng)該排“佑”字輩。
水均益說:“這樣說來有可能對上了,我爺爺名字叫水梓,字楚琴,但好像還有一個字,這個我要回去問一下我母親。她也許還記得?!?/p>
“1889年修訂的第九版家譜現(xiàn)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1915年出了第十版,之后的就不知所蹤了。以前老祖宗每隔四五十年都會修一次,如果我們不繼續(xù)修下去,會對不起祖宗?!彼畣⒉f,水氏家族缺失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如果能找到這些,就能確認(rèn)甘肅水氏和鄞縣水氏的關(guān)系。
聽過兩位長者的講述之后,水均益留下了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并承諾將盡己所能尋找遺失的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