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8:46 | 瀏覽:137
解讀百家姓滕姓。滕文公,是一個將滕國治理成名揚天下善國的賢君。滕姓起源很早,黃帝有二十五子,為四母所生,黃帝把他們分成十二個胞族,賜給他們十二個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
兩千多年以前,一代賢君滕文公(名弘)推行以“仁政”為核心的“善治”文化,把滕國治理成名揚天下的善國。何為善治?戰(zhàn)國時期的善國又是什么樣的?下面就讓我們追尋著善文化的起源,分析滕文公與滕國的善治文化。
“善”文化與善國
善,在中國古代是美好的象征,意為品質(zhì)淳厚,心地仁愛?!墩f文》對善的解釋是“吉也”?!秶Z·晉語》曰:善,德之建也?!蹲髠鳌は骞辍分^:善人國之主也?!墩撜Z·述而》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對善的描述最為經(jīng)典的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用水的狀態(tài)和特性來說明善,意思是說,人達(dá)到了上善的境界,就會像水一樣不再受形體的拘束,水澤被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這就是上善,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這是“善治”的最早出現(xiàn)。從老子至孔、孟、墨、荀,“善”一直是先賢大儒們的至高追求。
自公元前十一世紀(jì),殷商滅亡,西周建立,周朝涌現(xiàn)出武王、成王、及周公等賢君名臣,古典文明進(jìn)入了鼎盛時期。但后來卻出現(xiàn)了厲王、幽王等誤國之君,使周王朝開始衰退,逐漸江河日下。公元前七七零年,周平王放棄鎬京(陜西西安)遷都洛邑(河南洛陽)為界,周朝的歷史進(jìn)入東周時期。該時期的周朝已經(jīng)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掌控。
進(jìn)入戰(zhàn)國時期,在齊、楚等大國之間有個滕國。滕國起源于西周,周文王第十四子姬叔繡被封滕地,即周代滕國。《孟子·梁惠王·下》記載:“滕,小國也,間于齊楚”?!蹲髠鳌酚涊d:“取長補短之五十里”。可見滕國很小。但就這樣一個小國,卻出現(xiàn)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滕文公,也正是滕文公廣施善治、善教、善政,使滕國成為政績卓越、人丁興旺、民殷國富、“卓然于泗上十二諸候之上”、眾望所歸的善國。
滕文公與孟子
滕文公做世子時就憂國憂民,多次問政于孟子?!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弘墓珕枺骸半?,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p>
《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裰疄榈酪玻泻惝a(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p>
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三二五年),滕文公的父親滕定公去世,文公繼位。時下已是戰(zhàn)國中后期,諸候紛爭,群雄逐鹿,禮樂蹦壞,愈演愈烈。危難受命,滕文公派太師然友去鄒請教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三年之喪,齋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dá)於庶人,三代共之?!?/p>
滕國求生存須“復(fù)禮”,借守喪之機“復(fù)禮”,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因此,滕文公為父守喪三年,其用意是讓國人看到國君“復(fù)禮”的決心。此后,滕文公便開始推行孟子以“仁政”為中心的治國之道,在滕國實行善治、善教、善政,注重農(nóng)耕,執(zhí)行井田制等。使滕國百姓安居、民心所向。
滕文公是一代賢君,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三一八年)因病而卒,在位僅七年。已在齊國為卿的孟子專程趕來參加了滕文公的葬禮。
善治與和諧社會
滕文公在滕國實行的善治,其“善”的意義,并非我們理解的“善良”,其中還包含動詞“善于”之義?!吧平獭敝荚诮逃嗣褡錾剖拢猩婆e,人心向善?!吧浦巍焙汀吧普卑朴谧鳛橹x,是對老子“上善”思想的繼承,即善時、善能等。
歲月如流,逝者如斯。兩千多年前的善國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只剩下古城那飽經(jīng)歲月滄桑的城墻夯土和存留至今的文公臺??粗@古城,不禁使人想象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一幕幕的鼓角爭鳴和殺伐征戰(zhàn)?,F(xiàn)今的文公臺,已成為滕文公在滕國實行善政的歷史見證。斯人已去,斯國不存,但美好的善國文化卻源源流長??梢詳嘌?,兩千多年前的滕國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善國。
溫古察今,放眼世界。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理想和追求,而且也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十九世紀(jì)的思想巨人卡爾·馬克思為人類所描繪的共產(chǎn)主義美好社會,也可以理解為善的最高境界。今天,我們提出的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與善文化也當(dāng)屬一脈。著名社會學(xué)家鄭杭生認(rèn)為,善治與和諧社會是一體兩面,善治是和諧社會的治理過程。當(dāng)然,善治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平衡的過程。今天的和諧可能就是明天的不和諧,通過善治使之達(dá)到和諧。有了善,人類就有了愛,有了善治,世界便有了和諧。善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