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9:07 | 瀏覽:137
解讀百家姓廉姓。講述自古能人志士輩出的回鶻廉氏家族。廉氏是一個非常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位,人口約十九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2%左右。
入居中原的高昌,回鶻廉氏家族,第一代布魯海牙,第二代亷希憲,第三代廉惇,既是官居高位的元朝功臣,又是出治著文善詩工詞享譽一代的學士文人。
布魯海牙家族世代“俱以功”為高昌回鶻王國的“世臣”,幼年的布魯海牙“即善其國書,尤精騎射”,元太宗時被任命為燕南諸路廉訪使,所以他給兒子起名廉希憲。據(jù)說,還因布魯海牙和廉希憲都曾被迫封為魏國公,所以他們在大都(北京)居住的畏兀兒村就被稱作魏公村。
布魯海牙生子13個,有孫53個,形成元代大都原籍高昌一大家族。
廉希憲是元初名臣,曾出守陜西,赴任京兆宣撫使,直至高居丞相。早在憲宗蒙哥汗時,廉希憲就在忽必烈手下任職。蒙哥汗死后,其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發(fā)生了權(quán)位紛爭。忽必烈長期留居漢族地區(qū),希望建立一個正統(tǒng)的王朝,而阿里不哥則堅持游牧傳統(tǒng),要建立一個草原帝國。廉希憲擁護和支持忽必烈繼位,向他建議“早承大統(tǒng)”。忽必烈繼位后廉希憲出任京兆宣撫使,居官公正,執(zhí)法嚴明,而且還制定了一些抑強扶弱的法令。
廉希憲是元代著名儒者,常以孔、孟之道進說忽必烈?!对际侣浴穼α椨羞@么一段記載:“公于書嗜好尤駕,雖食息之頃,未嘗去手。是日,方讀《孟子》,聞急召,因懷以進。上問:‘何書?’對曰‘孟子’。上問:‘其說謂何?公以,性善義利之分,愛牛之心,擴而充之,足以恩及四?!癁閷?。上善其說,目為‘廉孟子’。”皇帝以廉希憲精于孔、孟經(jīng)典,而將他稱為“廉孟子”,足見其在學術(shù)上的成就和地位。
廉希憲和幼弟廉希貢,累遷南臺治書侍御史,仕至照文館大學士,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收藏家和書畫鑒賞家。
廉氏家族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廉希憲的小兒子廉惇,字公邁,溢號文靖。廉希憲在陜西時有“讀書堂”,藏書兩萬卷,廉兒時隨兄“讀書其中,后頗修理故處,益市書萬卷,名白讀書巖,承先志也”。廉惇在以后為官時仍虛心好學,四書五經(jīng),詩詞歌賦,無不披覽研讀,成為元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
廉惇有《廉文靖公集》,傳世詩文有二三百篇,《永樂大典:引錄《廉文靖公集》詩文,其中引輯的《水調(diào)歌頭?讀書巖》,就是廉惇的代表作之一:杜陵佳麗地,千古盡英游。云煙去天五尺五,繡閣綺朱樓。碧草荒巖五畝,翠靄丹崖百尺,宇廟為吾留,讀書名始起,萬古入冥搜。
風池崇,金谷樹,一浮鷗。鼓蕩爾能何許,也欲接余眸。喚起終南靈與,商略合時名物,誰劣復誰優(yōu)。白鹿廬山夢,頡頏天地秋。
這是一首言志詞,表明自己不慕華貴,安于荒辟所在,從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化中獲得無限的樂趣。
廉惇精詩文,通經(jīng)史,他撰寫的《塔本世系狀》,是堪稱范例文本的西域人物史傳。塔本也是高昌回鶻王國的臣民,為元太祖鐵木真的前驅(qū)東征西討,不僅立下了戰(zhàn)功,而且善名遠播。這種樹碑文傳的文字,西域人一般都請漢族文人撰寫,塔本的后人卻請廉惇這位畏兀兒人撰寫?!端臼老禒睢芬蛄铣浞窒鑼?,文詞嚴整純熟,而被《永樂大典》收錄。
廉惇的仕履,先是四川道肅政廉訪使,繼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最后歷官陜西行省左丞。雖任高官,但志在文史,傳世詩文達二三百篇之多,這在西域詩人中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