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8 14:10:03 | 瀏覽:141
解讀百家姓酆姓。深入探究酆姓酆姓的來源,原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代。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后代,但關(guān)于酆姓發(fā)源地和遷徙分布存在爭議。歷史文化名人有酆舒,酆慶,酆去奢。
酆(Fēng)姓源流有:
單一淵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個兒子姬子于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記載:豐氏、酆氏始祖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于,起源于西周初年。豐,本為商王朝末期崇國君主崇侯虎的屬地。周文王滅崇國后,改其地名為豐邑。
到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建周王朝之后,敕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子于在豐邑,拱衛(wèi)京畿,爵為侯爵,史稱“豐侯”。這在史籍《史記》中記載為:“豐國,侯爵,始封文王子。今陜西西安戶縣東五里有豐城?!倍蓬A(yù)注“豐國在始平戶縣東。”
到了周成王姬誦執(zhí)政后期,就改變了周武王的旨意,不再讓豐侯當豐國的首領(lǐng)了。按史籍《竹書紀年》的記載:“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歸于宗周,遂正百官,黜豐侯。”也就是在公元前1084年(待考),周成王廢黜了愛酗酒誤事的豐侯,這個姬姓豐國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國”。
在豐侯被廢黜后,豐國亦消,其后裔子孫遂散居各地,約以原封邑名為姓氏,稱豐氏。到了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時期,詔令規(guī)范漢字,在許多地名的原字上皆增加了“邑”偏旁,以表示其專指地名。而“豐”字添加了“邑”偏旁,就成為后世的“酆”字,諸多史書因之改豐為酆。
此后,豐氏一族逐漸形成了豐氏、酆氏兩大支系,皆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豐氏、酆氏正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行的文字簡化過程中,由于“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系酆氏族人多有自行誤簡為豐氏者。
酆氏族人皆尊奉豐侯姬子于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