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4:20 | 瀏覽:145
解讀百家姓狄姓。歷史悠久的溫州瑞安市陶山鎮(zhèn)松林狄氏考略。狄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8位。狄氏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jìn)入前三百大姓。
狄姓文化之松林狄氏
溫州瑞安市陶山鎮(zhèn)松林狄氏,歷史悠久。從一代始祖狄允紹于五代十國時期,因閩國王羲之亂,在閩恭懿王天德三年即945年,攜家從福建赤岸劍村來浙江章安(當(dāng)時瑞安屬章安)松林隱居,至今已有1060余年歷史。千馀年來,生齒日繁,多有分居異地,不少支派已同松林失去聯(lián)系。
目前在溫州地區(qū)居住的狄姓人口,都是松林狄氏十八世始祖,明洪武湖州知府狄如師之后裔,除陶山鎮(zhèn)外,還有三房狄廷鳳公居后洋涂,有九十多人,四房狄璁公居永加縣羊山有四百余人,五房狄錫盛公居藥池有八十余人。截止2002年底,在瑞安市定居的狄姓人口2016人,加上散居溫州市區(qū)和永加縣的狄姓人口,總共2400多人。
始祖允紹公,在后唐期間冠登進(jìn)士第,曾任浙江湖州知府、江西吉安州吏,后任山西太原知府。據(jù)松林狄氏宗譜序記載:始祖“宦海沉浮二十余載,迄五代后晉建德三年,值閩王羲之亂,國內(nèi)盜賊蜂起,民不聊生,公遂因此揭眷遠(yuǎn)游,遍及浙江,欲找一片安樂土為棲身之所。
行止浙江之章安松林,顧而樂之。此地山青水秀民性淳樸,周圍嶼山環(huán)抱,中間一片平原,云江在前似襟帶,潮起潮落風(fēng)帆片片,遠(yuǎn)觀隱隱可辨。上有湖嶺巖頭紫金山高插云天,下有陶山集鎮(zhèn)人煙湊集熙熙攘攘絡(luò)繹不絕。寺山上之暮鼓晨鐘,清新悅耳,隱約可聞。后靠仙門山麓,即貞白先生洪景公遁跡修真之所貞白祠,相去只在咫尺。公顧而樂之,因不再他游遂家焉即隱居於是鄉(xiāng)而終。”據(jù)考查“五代后晉”沒有建德年號。松林宗譜有一幅允紹公圖像,圖像天頭稱‘晉天德’,而晉也沒有天德,只有天福,有可能把‘?!`寫成‘德’。天福三年即公元939年。但序文提及“閩王羲之亂”,據(jù)查在五代十國時期,閩國景宗帝王曦,年號永隆,在位六年939-944,景宗以后是閩恭懿王,年號天德,在位三年943-945。本人認(rèn)為建德三年,是天德三年之誤?!拔宕髸x天德三年”,因當(dāng)時后晉與五代十國,處于歷史交叉時期,從全國講處于后晉,在福建巳進(jìn)入閩王的十國時代,故確切的說法是“五代十國天德三年”或“五代閩國天德三年”。
由於年代久遠(yuǎn),宗譜失散不全。松林狄氏宗譜,從始祖到十二世都只有其名,而無其他記載。始祖允紹公生卒也失考。從允紹公到松林隱居的945年推斷,大約出生於890年前后。
松林狄氏在宋朝和明朝名賢輩出,可能是因為松林確是風(fēng)水寶地,也可能當(dāng)時狄氏家族重視教育。相傳在陶山松林就有三個書院,有底書院、外書院、樓書院(又稱文昌閣書院)。習(xí)文之風(fēng)甚濃!因此名賢輩出。
十三世公狄益、狄盈兄弟倆于1057年同科考上宋嘉佑丁酉進(jìn)士。
十六世公狄滿于宋嘉定年間(1224)就讀文昌閣書院,后赴京趕考,得中發(fā)榜,于宋紹定年間(1228-1233)任鹽稅務(wù)之職,后任循州(又說紹州)知府。此后整個元朝一百多年,松林狄氏沒出過一個名人。直到明朝開國以后,松林狄氏達(dá)到鼎盛時期。明洪武時(1368-1398)十八世祖狄如師任湖州知府、狄如玉任柳州知府。明永樂(1403-1424),十九世祖狄仕仙拜給諫御史。據(jù)譜載,仕仙是如師的第六個兒子。大兒士龍在南京做官;二房士虎三房士鳳四房士鶴五房士仲也都外放任職。二十一世公狄鐘任龍泉知事,后任泉州知府,其子狄沖(璁)字珩號少屏,任蘭溪知縣金華府臺,后任工部尚書;二十三世狄希明,明成化(1465-1487)進(jìn)士;明崇禎(1628-1644)時,二十五世祖狄文玨任金華知府,廿六世狄知印又名文遠(yuǎn)先后在云南和京都任布政使司等等。清代以后幾乎也沒有名人。解放后,三十六世狄乃云曾任平陽縣委書記、溫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松林狄氏十七世祖狄孫有四個兒子,大房如瓊、二房如武、三房如琪均無記載。四房狄如師有六個兒子,目前家譜都有記載。由於大房狄士龍在南京做官,譜中僅記載他四個兒子的名諱,分別是狄璉,其后裔就無法查考。二房狄士虎,年輕時在義烏做官,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狄鏗、狄鈞、狄希(加金字旁),其后裔也無記載?,F(xiàn)在南京一帶的狄氏同松林狄士龍有無聯(lián)系,還有待考證。至于義烏,目前沒有狄姓人口居住。
松林狄氏始祖于后唐期間任太原知府,系狄梁公之后。整個世系表是:一世狄湛(東魏時帳內(nèi)正都督)500-564(狄湛之父狄恭)二世狄臨穎三世狄孝緒(尚書左丞)四世知儉(江陰令)知本(營州司馬)知遜(越州刺史)五世狄仁杰(唐宰相)630-700六世狄光嗣(戶部郎中)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狄允紹(太原知府)大約生于890年十二世狄銓十三世狄澹十四世狄棉十五世狄謹(jǐn)十六世狄明十七世狄善十八世狄修十九世狄條廿世狄道立廿一世狄謙廿二世狄錫廿三世狄益(宋嘉佑進(jìn)士)廿四世狄達(dá)廿五世狄杞廿六世狄真廿七世狄孫廿八世狄如師(任明洪武任湖州知府)廿九世狄士仙(六房祖)明永樂拜給諫御史卅世狄從(四房之子)三十一世狄鐘(明崇禎龍泉知府、泉州知府)三十二世狄沖又名璁,明崇禎蘭溪知府,后任工部尚書三十三世狄希明(明成化進(jìn)士)三十四世狄志德(1581-1644)三十五世狄學(xué)崇(六房后)三十六世狄文遠(yuǎn)明崇禎布政司三十七世狄汝挺三十八世狄光祺三十九世狄廷鑾四十世狄克舜(三房后)四十一世狄成輝四十二世狄必用(恩賚)四十三狄日暄四十四世狄臣、四十五世狄育、四十六世狄乃云(溫州幣付市長)四十七世狄詒者(松洋村支書)四十八世狄昭、四十九世狄憲、五十世狄德、五十一世狄培、
松林狄氏以前的老譜在1950年前后,受“娘叫名字,爸叫同志”的極左思想影響,被毀了一部份,到了文化革命,則一掃而空。幸好松林狄氏日昌、乃全、乃煌等在1976年就開始新修,還留下了現(xiàn)在這樣的宗譜,但是準(zhǔn)確性已大打折扣。1993年又續(xù)修了一次。據(jù)瑞安縣志記載境內(nèi)有柳州知府狄如玉古墓。村里在八十年代重修了狄仕仙墓和狄公祠。重修譜時新增名、字排行為:新增名行:乃詒昭憲德培植世鴻昌興學(xué)崇高志安良永發(fā)祥新增字行:福人增壽慶天理自常明正大方承善秉公可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