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5:05 | 瀏覽:130
解讀百家姓米姓。觀坐落在龍頭庵鄉(xiāng)的九家村的祖先維雅公故居及祠堂、墓地。米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當(dāng)代漢族米姓的人口大約有43萬,為第二百一十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35%。
米姓文化之雅公祠
從小就有一個心愿,就是能親眼看一看我們湖南米姓人的祖先維雅公故居和他的祠堂、墓地。雅公祖籍山東曲阜,洪崖公曾孫。北宋末年,內(nèi)憂外患,我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dāng)年,雅公四兄弟奉旨征蠻,初戰(zhàn)不利而敗,被四官廟神護佑,雅公才得以生還。為感謝四官廟神,雅公許諾今后將世代供奉神靈。于是,重整再戰(zhàn),終獲全勝。此后,雅公其他三兄弟凱旋而歸,而我維雅公卻看中了辰溪龍頭庵這塊風(fēng)水寶地,決定躲避戰(zhàn)爭,長期居住于此,安居樂業(yè)。后又看中了河對岸的瓦磚坪這個地方,終于在這里穩(wěn)定下來,為米姓人世代繁衍生息立下了千秋基業(yè)。屈指算來,已整整900余年了,如今,他的后裔已遍布江南、西南數(shù)省。
辰溪縣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沅江中游。辰溪,古名辰陽。早見于屈原《楚辭?涉江》中有“夕宿辰陽”之句。西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始置辰陵縣,五年(公元前202年)易名為辰陽縣,屬武陵郡。王莽始建國(公元9年)改為會真縣,東漢時又復(fù)名辰陽縣。梁天監(jiān)十年(公元511年)更名建昌縣。陳太建7年(公元575年)再復(fù)名辰陽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更名為辰溪縣,沿襲至今。辰溪地處云貴高原東麓武陵山和雪峰山脈之間,以山地和丘陵為主。
今年3月下旬,我們幾位米氏人結(jié)伴而行,帶著一、二期《米氏家族》雜志,帶著《米氏家族》雜志主編米軍昌先生和湖南米琪先生的囑托以及他們對米氏宗親的親切問候,滿懷信心地來到了辰溪縣龍頭庵鄉(xiāng)拜見族親,尋根問祖。
辰溪縣龍頭庵鄉(xiāng)現(xiàn)屬懷化市管轄,雅公祠就坐落在龍頭庵鄉(xiāng)的九家村,坐南朝北,北面臨江,南面臨街。雅公祠始建于明代,見證了明清幾百年的歷史和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損壞程度較大??上驳氖?,雅公祠已被列為辰溪縣文物保護單位。近來,米氏宗親們正在集資搶修,欲將其恢復(fù)原貌。
四官廟曾是先祖?zhèn)兊木让?。雅公的后裔們在履行著先祖的諾言,廟內(nèi)香火不斷。四官廟也是臨江而建,四祖配四神,座座神像置身于鮮花叢中,戎裝裹身,莊嚴(yán)而威武,令人肅然起敬。
而始祖雅公居住的瓦磚坪,位于九家村沅江對岸的桐木村,屬懷化市中方縣銅鼎鄉(xiāng)管轄,一江之隔卻分屬兩縣。如今,時過境遷,故居已是一片空地,但仍可見用石頭磊砌而成的房屋根基的輪廓,如今,那些房屋根基成了先人們900年創(chuàng)業(yè)歷史的見證。
先人開基以來,他們的忠骨都投進了以斜灘坪為中心的銅鼎鄉(xiāng)大大小小的山林之中。在宗親們的陪同下,我們先后祭奠了雅公、宗輔公及陳婆,彥遼公及劉婆,彥遜公等墓地。因交通不太方便,從龍頭庵九家村乘坐機動船到宗輔公墓地,走了整整一個小時,然后再步行兩公里才到達了烏鴉撲地。由于時間倉促,再加上陪同我們的宗親也一時找不到先祖?zhèn)兊陌蚕⒅?,只得就此止步。沒辦法,我們也只好愧對祖先了。
這次尋根問祖,多虧了米長安、米久大兩位宗親的陪同,有了他們,才使我們的行程多了幾分安寧和愉快。要特別感謝的還有一路陪同的龍頭庵的米久國老先生,還有黃溪口、銅鼎鄉(xiāng)的米慶壽、米允福、米允全等等,更有很多沒有記住姓名的宗親。一聽說我們要尋根,他們便放下手中正做的活計,熱情地接待和陪同我們,并提供了較多的信息,同時也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和照顧,體現(xiàn)了一脈同源、血濃于水的親情。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的同時,祝福他們和生活在那里的宗親們生活美好、平安幸福、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