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5:25 | 瀏覽:475
廣西省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在廣西這個省份中大部分都是少數(shù)民族的人,而壯族人也大多數(shù)都使用著漢族姓氏。在廣西這個城市中有著很多其它城市并不常見的姓氏,也是中國姓氏的一部分,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的廣西十大姓氏排名。
李姓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dá)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quán)。李姓是廣西人口第二多的姓氏,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dá)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朝代,成為歷史上誕生皇帝數(shù)量第二多的姓氏。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顓頊的后裔。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諫觸怒了紂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貞為避難逃至伏牛山區(qū)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實)得以保全性命。為感謝“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為李氏。據(jù)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記載,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貞的11世孫。
廣西南寧郊區(qū)石埠郎可李氏始遷祖李子銓,李火德七世裔孫。生三子:李仁甫、李儀甫、李什甫。有四孫:李宗一、李宗二、李宗三、李宗四。有九曾孫:李敬老、李敬二、李敬樹、李敬四、李敬五、李敬松、李敬聰、李敬榮、李敬忝。廣西武鳴靈馬李氏始遷祖李修彝,李火德20世裔孫。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終于乾隆二十年(1755),享年61歲。李修彝約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南寧郊區(qū)石埠鄉(xiāng)郎可村遷武鳴縣靈馬鄉(xiāng)那樂開基,生六子,稍后李修彝攜長子李肖孔、四子李肖戴、六子李肖灝、遷馬上縣圩鄉(xiāng)隴練開基。至今二百余年,兩處人丁興旺,現(xiàn)有裔孫達(dá)千余人。
廣西邕寧那佃李氏始遷祖李朝和,李火德十二世裔孫。李朝和約于明末清初由廣東梅縣遷高州瓦子巷再遷廣西邕寧縣鎮(zhèn)龍鄉(xiāng)那佃村開基,生五子:李成卷、李成美、李成善、李成義、李成普。廣西賓陽高橋李氏始遷祖李法春,李火德十七世裔孫,生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廣東五華錫坑遷廣西賓陽縣武陵高橋開基,生四子:李枝榮(失蹤);李守榮住高橋下村;李昌少年身故;繁衍子孫十九世,人口約一萬多人。
廣西賓陽橋壩李氏始遷祖李原賜,李火德十七世裔孫。十五世李法榮,生一子:李樹明,十六世李樹明生三子:長子遷江西;次子遷江南;三子李原賜。十七世李原賜遷廣西賓陽縣達(dá)橋鎮(zhèn)橋壩村,生一子:李奇瑞。十八世李奇瑞生三子:李子高、李子升、李子林。十九世李子林生李秀乾,二十世李秀乾生四子:李先榮、李先茂、李先松、李先梅。二十一世李先榮、李先梅從橋壩村遷至來賓市興賓區(qū)橋鞏鄉(xiāng)東岸村,李先梅在東岸村開基,李先榮再遷來鳳凰鎮(zhèn)白水村開基;現(xiàn)裔孫分布于橋壩村,馬上縣周鹿鎮(zhèn)那雞、福祿、伏氏、坡樓村以及來賓、南寧、柳州、合山、桂林、貴州都勻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