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5:52 | 瀏覽:132
解讀百家姓江姓。安徽省江氏祠堂,一處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家族祠堂。江姓,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及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江元仲為部分得姓始祖。
江姓文化之江姓史話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江村的江氏宗祠,是一處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2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江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屬于江氏家族的總祠,也就是江村的總祠,最初為江允宗公而建,所以又叫允宗公祠。距今近600年歷史。它一共四進(jìn)兩廂兩明塘三天井。第一進(jìn)在民國時期被燒毀,現(xiàn)在可以看到祠堂兩邊斷墻殘磚的痕跡,大門兩池清水,是原天井下的明塘,蓄水用于防火。兩池中間三步兩拱橋,通往二門。站在橋上抬頭向上看,門樓上有許多木雕、磚雕,這些雕刻“文革”時雖遭破壞,但精美依故,她匯集并體現(xiàn)了古徽州磚雕、木雕、石雕的漢族傳統(tǒng)藝術(shù)精華。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biāo)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江村江氏宗祠
總祠前石鼓,又叫抱鼓石,也稱石鏡,代表威嚴(yán)和肅靜,門上“先進(jìn)何曾崇左道,后來切莫走旁門”,語意雙關(guān),內(nèi)涵豐富。
祠堂兩邊墻上依稀可見文化大革命時留下的毛主席語錄。2001年5月21日江澤民主席在此視察時,聽到有人朗誦語錄:“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焙笳f:“毛主席語錄要保留,不要緊,毛主席是對的,‘經(jīng)’本身沒有問題,關(guān)鍵在于和尚”.在江澤民主席身邊的曾慶紅同志接著江主席的話說:“有的和尚嘴歪了”.
祠堂屏風(fēng)壁板上的木雕,是民國時留下的,上面雕刻的是我國24節(jié)氣花瓶,非常精美。遺憾的是現(xiàn)今只保存了21塊,還有3塊沒找到。江澤民主席在此視察得知缺少3塊時,很惋惜,說:“缺的部分要找到,要修一修”.
祠的兩口井仍然象當(dāng)年一樣活水進(jìn),活水出,一年四季水位始終保持一定的水準(zhǔn),它又稱放生池,里面通常放養(yǎng)一些龜、魚之類的吉祥動物。上方是鐘鼓樓,樓上存放著鐘、鼓、宗譜等。如果村中有緊急事物,就在這里敲鐘擊鼓,好讓族人集合議事、祭祖。樓下壁板里面陳列著祖宗牌位。該祠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徽州江姓有濟(jì)陽江和蕭江之分,濟(jì)陽江出于贏姓。蕭江出于姬姓,是帝嚳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