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7:06 | 瀏覽:209
解讀百家姓任姓。本期任姓文化帶您看看孟津霞院任氏四門。任姓,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tǒng)的姓氏。人口約五百三十二萬余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姓文化之任氏四門
孟津縣霞院村於明初稱孟津邢家園(今會盟鎮(zhèn)西十余里),后改為行駕院,民國初年又改稱霞院。查舊譜,我祖原籍山西太原,明初由經(jīng)洪洞遷居河南懷慶府濟源縣南留養(yǎng)村,(或謂遷居河內(nèi)縣(今沁陽)紫陵村,一支遷濟源,一支遷河南孟津),傳三世,又遷孟津霞院村。此即霞院任氏之源由。
黃帝十四子封於任后,后人以國為姓。據(jù)考,我霞院任氏源出於此也有可能。國有國史,家有家譜,家譜即家之史記,不可紊亂,更不敢出現(xiàn)謬誤。霞院任氏始遷祖生子五,后世各奉其本生祖,分為五門,長次三四門后人居住於霞院,五門后人先居於霞院,后遷居於堡子西王莊村,后各門后人均有再遷其他各地之現(xiàn)象,但總體居住地未變。
始祖葬在霞院村西三里許堡子村西南墓地,癸山丁向。始祖墓西附葬三十七塚,后經(jīng)歷代變革,至今其墓塚地標亦不復(fù)存在,碑記也不知其下落。祖祠在霞院東街,座北向南,系老五門合族共同建立。祖祠院東西寬約十余丈,南北長約三十丈,建有門樓、戲樓、卷棚、大殿。院內(nèi)還有配房、配樓數(shù)間,有直徑約尺余的大柏樹十來棵等。民國以后在祠堂開設(shè)初級小學(xué)校。自一九八七年信用社在祖祠后院拆建營業(yè)廳,至一九九四年以后,國家在霞院修建黃河水庫大壩,在霞院擴街修路,把任氏祖祠就全部拆除了。
另五門后人在王莊村中街又單獨建祖祠一處,座北向南,供奉有老神軸。據(jù)傳說,某年霞院祖祠修繕時,取下老神軸,換上新神軸,五門后人就將老神軸請去了。霞院任氏始祖諱芬,字留卿,號養(yǎng)正,配李何氏生子五,長仰濟、次思濟、三景濟、四繼濟、五望濟。吾四門之祖二世繼濟公之子三世復(fù)宗公,復(fù)宗公之子四世念始公,念始公之子五世允公,允公字汝升,配丁氏生子六,長中居、次中本、三中器、四中立、五中安又名中樂遷南陽府,六中德。長中居次中本無資料記載流傳於世,或陣亡或早夭皆不可臆斷。五中安又名中樂遷南陽府。
今仍居住霞院的是允公之三子中器公、四子中立公和六子中德公三個支系之后人。查舊譜,三支六世祖中器公葬於去村西里許崖下,其伯子所聞公、叔子爾安公皆附葬焉,惟其仲子所見公不詳其塚之所在,季子爾宅公葬於去村南里許崖頭,以及中器之父汝升公,始葬於堡子祖塋之次,繼改葬於中器公之墓之右。
又查舊譜,四門還有一個支系,即任莊王莊平莊妯娌支,這一支即是六世祖如源公之后人。明末,六世祖如源公始葬於牛莊村外,厥子希堯希貴遷至太平莊,乃改葬其父任莊村東,希堯公居住任莊,希貴公居住平莊。查四門由五世祖允公后至六世分支,四門的各支序次一事關(guān)系甚重,余念宗派團結(jié)要務(wù),認為應(yīng)按民國時知吾公為族正續(xù)修之,族譜已定的各處排序為據(jù):三支,任莊王莊平莊妯娌支,西支,西溝欒莊支。此非長次臆斷,僅為序次。吾族各方人士,要以團結(jié)為重,存小異,求大同,以不亂民國時舊譜序次為要總。
霞院任氏祖祠在霞院村修路擴道時被拆除,霞院任氏成了受損者,霞院村成了既得利益者。霞院任氏祖祠要重建,霞院村要劃撥地址(可原樣可略?。橹饕I資者。其不足部分可以另辟集資渠道。四門三支宗祠也被侵占蝕損,急需保護搶修。如若三支一家集資困難較大,可改為四門宗祠,在三支宗祠位置上修建。此累述,僅為后人不至于含混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