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41:03 | 瀏覽:141
解讀百家姓張姓。走進位于廣東的張九齡故居宗祠,祖祠建成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占中國人口總數(shù)的6.83%。
廣東始興張氏宗祠又稱張九齡故居宗祠,系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張氏嶺南始祖君政公之孫宏愈公自曲江遷始興清化石頭塘始建。宗祠承山脈之氣,開碧水之靈,嗣后生息繁衍,人丁興旺,遂成望族。宏愈公四個兒子九齡公、九皋公、九章公、九賓公均兒孫滿堂,裔孫遍布五湖四海,至今已發(fā)展到數(shù)千萬人之眾。長子九齡公為唐代賢相,賜紫金光綠大夫,封始興伯,謚文獻公,享有“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之美譽。
因祖祠建成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世易時遷,斗轉(zhuǎn)星移,祖宇年久失修,日漸傾圮,殘破不堪,盡失原貌。為緬懷先祖,承恩祖德,策勵后昆,己丑年立秋(公元2009年8月10日),九齡公之后裔張聲泳等宗長倡議重修宗祠,并成立張九齡文化研究會,緊鑼密鼓開展籌資活動。各地九齡公、九皋公、九章公、九賓公之后裔及四方賢達、社會各界聞聲響應,齊心協(xié)力,踴躍捐資,計二百余萬元,以荷所費。
宗祠于歲次己丑年八月初八(公元2009年9月26日)請祖出伙,庚寅年十月初八(公元2010年11月13日)開工典禮,辛卯年三月二十五日(公元2011年4月27日)上梁典禮,歷時二載,新祠始立,功成告竣,于壬辰年十二月初五(公元2013年1月16日)舉行竣工大典。重修后的廣東始興張氏宗祠雕梁畫棟,斗角飛檐,古樸典雅,氣勢恢弘,祥光靈顯。祖祠正廳龕內(nèi),敬列張氏嶺南曲江世家先祖之牌位,供奉神明,佑護吾族。今將重修祖祠之捐資芳名立于祠內(nèi)庭院墻壁,供后代子孫永記其善舉。特立此碑,永鑒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