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1:05 | 瀏覽:2380
蒙古人的名字反映著蒙古名族的文化,傳統(tǒng)以及生活的習(xí)俗、宗教方面的特點?,F(xiàn)在的蒙古姓氏已經(jīng)逐漸漢化了,主要是為了更好的與漢人和外界交往。本期的中國姓氏就來追尋下蒙古族的貴族姓氏是漢姓中的哪個姓,感興趣的你可以一起來看看。
例如《元史》漢譯時錯誤地將奇源部誤譯為奇渥溫氏!誤將成吉思汗的姓氏記為:“鐵木真,姓奇渥溫氏。”“奇渥溫”應(yīng)作奇源,明朝人舊譯侮辱貶稱為“乞顏”,其實是成吉思汗所屬部落的名稱。鄂爾多斯蒙古族的奇姓均取自于此。
孛兒只斤是明朝人舊譯的侮辱性稱謂,正確譯法應(yīng)為“包爾之金”,又譯“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博兒濟(jì)吉特”、“孛兒吉濟(jì)錦”、“包羅特”、“包羅歹”、“博羅特”、“布兒赤金”、“孛爾吉”、“臺吉”等,是伲魯溫諸部之一。
孛兒只斤氏的遠(yuǎn)流為乞顏部,《繹史》、新舊《唐書》《帝系譜》記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包豕韋【又譯為缽室韋】建立的蒙國豕韋?!稏|北民族史略》載后遷東北與北狄融合為蒙兀室韋。自包端察爾蒙合汗(成吉思汗十世祖)單建氏族后,《金冊》載:使孛兒只斤氏傳承了,這個姓氏是由“包端察爾又譯孛端察兒”這個尊號演化而來,《蒙古秘史》有段記載,即:孛端察兒為孛兒只斤氏矣。合布勒(成吉思汗四世祖)汗時期,“乞顏”又放在“孛兒只斤”之前,表述為“乞顏·孛兒只斤”。成吉思汗后代,單用孛兒只斤為氏,清朝時大部分漢譯為包姓,現(xiàn)在蒙古族包姓約380萬人,為蒙古族第一大姓。孛爾只斤漢譯為-------包、鮑、寶、博、劉,云,波等姓氏。
取祖先名字為姓。例如嘎達(dá)梅林取其先祖莫勒特圖的“莫”字漢譯音“孟”為姓,其漢名叫作孟青山;郭爾羅斯前旗王爺駐京代辦富格日特的后裔取首字“富”為姓;父名為布仁,則取“布仁”首字“布”為姓;父名為“呼德”,則取“呼德”首字的諧音“胡”為姓。
蒙古族人只要部落、氏族的“族姓”,沒有嚴(yán)厲意義上的“家姓”,自成吉思汗年代,特別是自元朝樹立今后,蒙古人以部落名作為姓氏的做法遍及流行起來。
如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興安盟的蒙古族以“包”姓居多,他們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后嗣,歸于“孛兒只斤”氏族,后人求方便,取氏族稱號詞首為姓,即“包”姓。
成吉思汗黃金宗族是包尓之金宗族。包姓是蒙古族大宗族,因為與華夏漢族往來較早,為了便于外交簡化為包、寶、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