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12:38:49 | 瀏覽:211
解讀百家姓湯姓。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湯姓名人集錦。湯姓系承于商湯,故湯姓最早發(fā)源地當(dāng)是今河南境內(nèi)。由于商朝歷經(jīng)七次遷都,故商代湯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圍一帶中原地區(qū)。
湯厘
元代理論家。精通古代文物和書畫鑒賞,著有《畫鑒》1卷。
湯世澍
清代詩書畫家。國子監(jiān)生,寫生鮮麗,為近世江南賦色家一大宗。書學(xué)米芾。
湯鵬
字天池,南京溧水人,祖籍蕪湖,鐵畫家(鐵畫是用鐵鑄成線條,再焊接而成的一種美術(shù)作品。主要是借鑒國畫的水墨、章法、布局,線條簡明有力,蒼勁古樸)。相傳,他受鄰居蕭云從的影響比較大,是鐵畫的創(chuàng)始人。
湯惠休
湯惠休,南朝宋齊間詩人。字茂遠(yuǎn)。原為僧,宋世祖命他還俗,官至揚州從事史。常從鮑照游,以詩贈答,時人稱為“休鮑”。其詩多情語,辭采綺艷。鐘嶸《詩品》云:“惠休淫靡,情過其才?!痹屑木?,已佚。今存詩十余首,載《玉臺新詠》及《樂府詩集》,以《怨詩行》較著名。事見《宋書·徐湛之傳》。
湯思退
湯思退,南宋臣。字進之,處州(今浙江麗水)人。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秘書省正字。附秦檜,官至知樞密院事。隆興元年(1163),符離師敗,力主和議,許割海、泗、唐、鄧四州,為言者所論,旋貶居永州。張觀等七十二人上書論其奸邪誤國,請斬。憂悸而死。
湯和
湯和(1326-1395),明初將領(lǐng)。字鼎臣。濠州(今安徽鳳陽東)人。與朱元璋同鄉(xiāng),一同起兵。渡江后,守常州,御張士誠。統(tǒng)兵取浙東、福建、四川,守備西北,均有戰(zhàn)功。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請解除兵權(quán),深得朱元璋歡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設(shè)防,以御寇。死后,追封東甌王。
湯克寬
湯克寬,明抗倭名將。邳州衛(wèi)(今江蘇邳縣)人。將門出身。官至都督僉事、廣東總兵官。倭寇初起,他在浙江御敵有功。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與張涇等大破倭寇于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旋從俞大猷人粵,破倭寇,留駐廣東。萬歷初年,調(diào)赴薊鎮(zhèn)。萬歷四年(1576),韃靼攻古北口,他率軍追擊,遇伏戰(zhàn)死。
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7),明戲曲作家、文學(xué)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yuǎn)道人。明臨川(今屬江西)人。萬歷進士。歷官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遂昌知縣。后以抑豪強觸怒權(quán)貴被劾,居家20余年,精研詞曲與傳奇,以著述為事。所著《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或稱《玉茗堂四夢》。其中尤以《還魂記》(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最負(fù)盛名,另有詩文《玉茗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