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shí)間:2023-02-17 12:32:10 | 瀏覽:2386
每個(gè)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是祖先傳承下來的。那么對于姓氏的起源你是否有去了解過呢?本期的中國姓氏就一起來來看看,回族姓氏的起源是怎么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1、回族姓氏與回族的遷徙、分布和地名?;刈鍙恼Q生的那天起,就沒有固定的活動區(qū)域,隨著征戰(zhàn)、屯田、傳教、經(jīng)商,不斷地遷徙,分散到全國的四面八方,形成“大分散、小聚居”格局。隨之也出現(xiàn)了富有特色的回族地名,從歷史上看回族遷徙有以下幾種類型:(1)由回族一大姓為主遷徙分布,地名也就由大姓而命名。例如:寧夏永寧縣的納家戶,是元代政治家納速拉丁的后裔于明清形成的一個(gè)回族聚居點(diǎn)。云南沙甸的納家閘,寧夏西吉的沐家營,泉州陳埭的“萬人丁”,白奇的“九鄉(xiāng)郭”。
2、幾大姓共同遷徙,共同分布,地名由幾大姓分別命名。例如,明代安徽壽春古城的邊、梅、趙、宋、王、張回族"六大家族",;昆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山西洪桐棗林莊、老鴰巷遷來的。湖南常德回族"金陵十姓",又稱"南京幫",聚居地方稱"南京灣"。
3、整村回民遷徙到一個(gè)地方,地名用原地方名。今寧夏涇源縣回族聚居村名如平?jīng)銮f、于村、拜村、者伍村、母家溝等,都是這一類。
4、由軍事編制而得地名。落居今北京通縣、大興縣的常營、薛營,是明代常玉春部隊(duì)留下的回回地名。
5、以教職和宗教名譽(yù)而得名。一般將穆罕默德的后代稱為圣裔,如元代進(jìn)入我國的回回人阿散、賽典赤等。中國回族為了表達(dá)對圣裔的尊敬,就以此相稱。如北京的圣裔楊家、甘肅的圣裔馬家。凡朝覲麥加的穆斯林,都冠以哈吉,回回人就以此相稱:李哈吉、納哈吉。也有以滿拉、阿訇等教職相稱的,這種稱呼很多,如丁滿拉、哈阿訇等。
6、回教的清真寺和墓地,都由回回人或一大族修建,有的幾大族各有各的禮拜寺和墓地,因而就以姓氏相稱。例如寧夏同心縣韋州鎮(zhèn),有蘇、海、馬三大姓回族,他們分別有蘇家、海家、馬家禮拜寺,還有蘇家老墳、海家老墳、馬家墳院。
7、因職業(yè)而得名。這在回族的經(jīng)濟(jì)生活中最為普遍,在職業(yè)前加姓氏,或在姓氏前加職業(yè)?;刈屣嬍硺I(yè)很有名,故蘭州有"馬保子清湯牛肉拉面",有"老童家的羊肉泡饃",南京有馬予興"雞鴨店"。元代,回回歷法有一席之地。明初仍有回回天文大師馬沙亦黑、馬哈麻,欽天監(jiān)王岱,南京的伍儒祖上就是欽天監(jiān),因此人稱欽天伍家,欽天馬家?;鼗厮幬飿I(yè)元明以來很有名,出現(xiàn)了一些名家、名店、名藥,人們就以姓氏而稱之?;刈逶娙硕→Q年以賣藥自給,北京"鶴年堂"的丸散制劑名揚(yáng)全國。有名的北京"王回回膏藥"和"馬思遠(yuǎn)藥錠"從明代就開始成名。香料業(yè)也是唐宋元時(shí)回回商人經(jīng)營的主要行業(yè),宋元時(shí)期的蒲壽庚是營運(yùn)香料的行家,明代泉州禁蒲姓,但永春城的"蒲慶蘭香寶"卻流傳了下來。明代北京右回回"香兒李家"。回族武術(shù)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以人名相稱的武術(shù)項(xiàng)目就有阿里棍,馬家鞭。相傳明未有一位從西域來的穆斯林查密兒,到河南開封一帶,中途患病,被當(dāng)?shù)氐哪滤沽窒嗑?,查密兒為了?bào)達(dá)穆斯林相救之恩,傳下一套被后人以其姓氏命名的"查拳"。今河南一帶回族中仍盛行查拳。
8、回族的命名禮俗?,F(xiàn)今回族聚居地區(qū)的穆斯林,一般都有漢名(官名)、回回名(阿拉伯文名),也稱經(jīng)名。男的多用阿丹、阿里、爾撒,穆薩、尤素夫、依布拉欣,達(dá)吾德;女的多用海底徹、阿依莎、索菲婭、法吐麥等。還有一些用回教所喜歡的名字,男的如希拉倫?。ㄗ诮绦略拢?、努爾迪尼(宗教之光),女的如賽利麥圖(平安、安寧)?;刈宓慕?jīng)名一般都由阿訇命名,表明其穆斯林身份,并在某些宗教、外交場合使用。